四書五經(jīng)——之《大學·大學之道章》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之為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物有本 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后,則近道矣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 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。其本亂而末治者,否矣;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此謂知本,此謂知之至也。大學之所以為大學,就是針對 小學而言的。學校是教人掌握文字知識,而大學則是教人如何為人。《大學》的根本宗旨在于“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”;“格物,致知,誠意,正心,修 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”。這也是《大學》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價值。明德是大學之道的根本原則,也就是說人要崇尚善性與良好的德行,就是像忠、孝、仁、義等 品質(zhì),所以要做到這些就不得不注重個人的修養(yǎng),只有先治理好自己的人生才有資格把別人甚至集體,乃至國家治理的有條不紊?!坝H民”則可以說是大學之道的核 心任務,在此的“親”可不是我們現(xiàn)代文中的意思,不是親近,而是古文言文中的釋義,通“新”,就是說要努力做個新人,創(chuàng)造新人,把人落后的一面徹底改變的 人。大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最后那句“在止于至善”,做到前面兩句,就能夠明辨是非,能夠善惡分明。要做到以上的最高境界,就應當達到那八個具體的步驟。先 “格物”就是要求我們探求事物的本來原理,不要被表面現(xiàn)象給蒙蔽了,“致知在格物”;再致知,“格物而后知”是要求我們得到知識后,之后的事就是心意誠 實,以真誠去追求真理,然后在真理中心安下來而不為物欲所蒙蔽,才能公正誠明,無所偏失。做到以上的人才能有資格修身,就是提高自己的品德,這樣的人才能 被人接受,并且受人擁戴。然后就是最后一級,保護好家庭,協(xié)調(diào)好家里的關系,從而使各個家庭安定祥和,這樣一個國家才可能穩(wěn)定,穩(wěn)定了才可以達到昌盛,而 國家安定天下就太平了。